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 访问量:5957472

蔡国强

CAI GUO-QIANG
蔡国强

“蔡国强:照亮新中国”

2010-12-01 15:26:32 来源:《蔡国强:我想要相信》 作者: 伊莉诺 · 哈特内(Eleanor Heartney)

图97:《美国艺术》的封面(2002年5月),图中所示为《这就是中国欢乐祥和》(2001年)的细节,《APEC景观焰火表演》电脑模拟图(2001年,参见画册第15.1—15.14号作品)

……尽管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关于蔡国强作品在上海美术馆进行的研讨会,仍显示了中国内部不断质疑他作品的正当性。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与会人员和一些观众围绕着异域风格话题提出的疑问,蔡国强在打中国牌么?他仅仅是一个利用西方认同的中国概念获得成功的代表么?难道他仰赖传统符号来掩盖作品本质上的空洞么?

这些中国人内部的争论让我们看到,非西方艺术家们必须在当代艺术界中谨慎地寻求某种平衡。在研讨会上,为蔡国强辩护的人包括以纽约为主要活动地点的策展人和艺术史家高名潞,他指出早在蔡国强离开中国之前,他就开始运用传统符号和材料创作了。奥斯丁美术馆的馆长达娜 · 弗里斯—汉森指出蔡国强的作品与西方发展同步与“大地艺术”、“过程艺术”和“观念主义”相并肩……

但或许对艺术家最好的辩护来自他作品本身。蔡国强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的五件新装置强调了他以好玩的方式浮现历史、政治、中国传统文化和仪式以及西式的艺术技巧。这几件作品显示出他如何巧妙地设计各个作品,针对不同的观众群呈现不同的意义,无论是当地对西方和中国前卫艺术所知甚少的观众群,还是热衷于出入各种展览开幕和研讨会的艺术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理解……

蔡国强回到故乡的特殊意义在于同时肯定了其自身的中国民族性和他远离这种自我感觉的距离感。和许多有过大量展出的当代艺术家一样,他加入了艺术界的“游牧民族”,对这些人来说,所谓故乡,基本上只是种理论化的概念。其内心背井离乡的痛苦在获得外部的视角中得以减轻。蔡国强已不能算是一个中国的“局内人”,但也不算是西方的本地人,这却使他得以揭示这种身份建构下的反复易变。

伊莉诺·哈特内是《美国艺术》的撰稿人之一,她曾经出版过专著《艺术与今日》(Art& Today)、《后现代主义(现代艺术中的运动)》(Postmodernism(Movements in Modern Art))以及《后现代异端:当代艺术中天主教的想象》(Postmodern Heretics: Catholic Imagination in Contemporary Art)。她还是美国AICA的主席。为《美国艺术》撰写的这篇报道谈到蔡国强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并成为该期杂志的封面故事,文章从蔡国强国际化的创作实践切入,阐述了他在中国国内发展的意义。

《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第5期(2002年5月),第92—97页。(图97)

返回顶部